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

環遊世界5萬里 (8, 以色列, 戰火下的聖城-耶路撒冷 下)

早上起床用過早餐後,我先去幾個昨天導覽時特別有感覺的景點晃晃。回到旅館附近時,剛好南茜要離開了。跟這個來自倫敦、親切又勇敢的女生告別後,我便前往橄欖山 (Mt. Oliver) 看看耶穌的遺跡,結果因為這幾天賓拉登 (Osama bin Laden) 剛被美國的海豹部隊斬首行動中擊斃,再加上是阿拉伯世界的安息日,所以軍隊封鎖了橄欖山及附近幾個敏感區域,我問了一下軍隊、他們說明天才會開放。


掰掰啦,南茜~

重新排了一下行程,我決定先去參觀耶路撒冷著名的城門。

一個人背著小背包信步來到了中東六日戰爭 (Six-Day War) 的歷史現場 - 獅子門 (Lions' Gate),1966年以前,耶路撒冷城一直是約旦的領土,直到1967年的中東戰爭爆發,埃及、約旦、敘利亞組成阿拉伯聯軍在以色列邊境住署重兵準備進攻以色列,不料以色列空軍先發制人,在清晨發動閃電戰,超過300架次的以色列戰鬥機3個小時內消滅了所有阿拉伯聯軍的空軍,以色列的空降旅也在獅子門攻進耶路撒冷,並宣布耶路撒冷從此是以色列的領土。

我沿著獅子門的城牆外緣漫步,欣賞著這中世紀黃褐色的城牆,基督教與回教之間永無止境的戰爭就不斷的發生在這座聖城,這座城真是太美了,城裡美、城外也美、一切是那麼的古老、又保存得如此完整。

獅子門

獅子門上的豹 (幹嘛不是獅子,莫名其妙...)

獅子門外的城牆

遠眺獅子門

我繼續走向耶路撒冷最大的大馬士革城門 (Damascus Gate),目前這座城門正在維修,鋼架遮蔽了原本雄偉的城門,觀光客比較少、幾乎都是當地人在這邊擺攤賣些五金與蔬菜水果。

部分城牆直接建築在不規則的岩石上

維修中的大馬士革門

當地人正熙熙攘攘在市場上穿梭著

熱情的小販

為什麼要拍這張照片呢? 看看左下角那輛摩托車的英文吧

時近黃昏,我在大馬士革門附近找了一家傳統小吃店填肚子,我點了當地出名的烤肉捲餅 (Kebab roll) 與哈瑪斯 (Hummus) 配麵包。哈瑪斯是一種傳統的豆製白色醬料,老闆教了我一下這玩意兒的吃法,先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搭配 (我選了臘肉),再將醬料塗撥開的麵包裡面,最後大大咬一口,Shit! 怎麼會有這麼好吃的東西! 超對我的胃口的! 哈瑪斯配麵包的分量很大,我吃完後肚子也撐得快破了,傷腦筋,還有一個捲餅呢,捲餅還是留著明天吃吧...

好吃到不行的哈瑪斯醬 (右下)

烤肉捲餅

親切的小吃店老闆

吃完晚飯後,我就挺著圓滾滾的大肚子、心滿意足的回旅館睡覺了。


隔天一早起來,我先用青年旅館的廚房熱一熱昨天的捲餅、胡亂吃一通,嗯,味道還不賴,收收書包我就出門了。

胡亂弄一下自己的早餐

捲餅的料還蠻多的

早上我先去參觀聖安妮教堂 (St Anne's Church),這座教堂建於西元1131年,地下室就是聖母瑪利亞的母親,安妮,的出生地。我很喜歡這座教堂,內部簡單典雅、又極具特色。這座教堂旁邊就是聖經中大名鼎鼎的畢士大池 (Pool of Bethesda),約翰福音中描述耶穌在這個池子旁邊治好病人,在19世紀以前,學者都認為約翰福音中描述的畢士大池只是隱喻、實際上不存在,直到19世紀這個池子被發現、而且符合福音的描述,才被肯定具有真實性。

聖安妮教堂非常有特色的屋頂

聖安妮與她的小女兒,聖母瑪利亞

聖安妮的出生檯

畢士大池

畢士大池地下深處至今仍有池水

接下來我到耶路撒冷城外的錫安山 (Mt. Zion) 附近參觀,這裡的聖母安息教堂 (Dormition Abbey)是聖母馬利亞的安息之地,旁邊則是耶穌著名的最後晚餐所在地 (CenacleLast Supper Room),耶穌與12門徒在此用了最後一餐,隨後即被猶大出賣而被捕。

錫安山一隅

聖母瑪利亞的安息地,聖母安息教堂

仰視聖母安息教堂,非常奇特的建築

耶穌在這人聲鼎沸的房間吃最後晚餐,跟達文西畫中的房間差蠻多的,可見達文西畫畫前應該沒來過這考察一下~

最後晚餐房間內的彩繪玻璃

美麗的馬賽克牆

回到雅法門後,我登上美麗的耶路撒冷城牆 (Rampart Walk),城牆的入口不太好找,在一個非常小的巷子內,穿梭而上才會看到。雖然耶路撒冷城發跡極早,但完整的城牆卻是直到16世紀奧圖曼帝國才建好,由耶路撒冷城牆上的兵道步行可以通往雅法門、大馬士革門、獅子門、最後到錫安門。

城牆上的兵道不寬,大多數的地方只能容納一個士兵駐守,不過城牆的高度彌補了這項缺陷,加上每隔幾十公尺就有一個防禦平台,可以容納10多位士兵同時在城頂抵禦敵人,使耶路撒冷成為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。

耶路撒冷的城牆

耶路撒冷的防禦城塔

耶路撒冷綿延的城牆

下午我跟著導覽去橄欖山 (Mt. Oliver) 參觀,我們的導遊是人很健談、極好相處的達芬爾 (Dvir)。他首先帶我們到升天小教堂 (Chapel of the Ascension) 參觀,基督信徒與回教信徒們都認為耶穌就是在此升往天國,雖然最早的升天小教堂是由基督徒所建,不過目前看到的小教堂已經是回教歷史英雄薩拉丁 (Saladin,率領埃及攻進耶路撒冷、引發十字軍東征) 改建後的結果。

升天小教堂,有著回教象徵的圓頂

耶穌升天時留下來的右腳腳印

升天小教堂一隅,八角型圍牆上的鐵環

接著我們參觀了非常美麗的主禱文教堂 (Church of the Pater Noster),這座教堂建於當年耶穌教導門徒的洞穴之上,教堂因為有世界各國語言版本的天主祈禱文而得名。

主禱文教堂

當年耶穌教導門徒的洞穴,我也跟耶穌祈禱一番

石縫內塞滿信徒們給耶穌的信紙

中文版本的天主祈禱文,來自『中華民國朝聖團』~

接下來我們到橄欖山上的觀景台,哇,整個耶路撒冷城映入眼簾!

放眼整個耶路撒冷,最顯眼的就是金色屋頂的奧瑪『清真寺』Mosque of Omar),你沒看錯,一座目前仍由回教徒管裡的清真寺就在以色列領土的耶路撒冷裡,當我第一次聽到這件事的時候,簡直驚訝的說不出話來。耶路撒冷城內分為四區,猶太區、回教區、亞美尼亞區、與基督教區,每個區的居民都有全然不同的文化、並信仰不同的宗教。


來自不同種族、宗教的人們在這個歷史聖城匯聚一堂,彼此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,形成我難以想像的和諧。每每我走在耶路撒冷的街上,聽著每日5次的回教禮拜廣播,彷彿我又回到了回教國家。

耶路撒冷城全景

耶路撒冷城最顯眼的金色大香菇,奧瑪『清真寺』

樹叢後的奧瑪清真寺,顯得格外亮眼

我們的導遊達芬爾 (Dvir)

我們順著觀景台的斜坡而下,經過了猶太人的墳塚區 (Jewish Cemetery),許多有錢人們都喜歡花大筆鈔票選這邊做為最後安息的地方,我問了一下達芬爾,價格不斐,和台灣最高級的墓園不遑多讓,為什麼猶太人死後希望葬在這裡呢?』我問道,『你不覺得死後可以看到這麼漂亮的風景很棒嗎?』達芬爾笑著說。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橄欖山是耶穌升天的地方,所以信徒們希望死後可以在這個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安息。

猶太墳塚區

山腰的東正教堂 (Russian Church of St Mary Megdalena),很出風頭的金色洋蔥頭

下了山坡後,我們來到聖經中記載的客西馬尼園 (Gethsemani),這裡種滿了橄欖山最著名的橄欖樹。耶穌在吃完最後的晚餐後、在此進行禱告。

客西馬尼園的橄欖樹,據說有的橄欖樹齡達2000

客西馬尼園一隅

繼續走下山丘,我們來到拜占庭風格的萬國教堂 (Church of All Nations),這座教堂原籍上有4世紀的拜占庭時期教堂與12世紀的十字軍時期教堂,在這些遺跡被陸續發現後,教堂便修改到遺跡旁邊、並由許多國家的信徒集資捐助興建。

萬國教堂

極具特色的雕刻與馬賽克磚壁畫

最後我們來到聖母瑪利亞之墓 (Mary’s Tomb),這裡是聖母瑪利亞的墳墓所在 (地點眾說紛紜),很妙的是,因為不同教派的關係,聖母之墓內部的聖壇也分三區,東面的傳統聖母祭壇、西面的敘利亞/埃及/阿比西尼亞人祭壇、以及南面面向麥加方向的穆斯林祭壇。

再一次,不同的宗教、種族的人們在聖城和諧的融合在一起

黑人信徒們正在聖母之墓門有唱聖歌

聖母瑪利亞的聖壇

虔誠的信徒正誠心的祈禱著

參觀結束後,晚上我回到旅館收拾行囊,隔天要往約旦的邊界出發了。

耶路撒冷是我目前走過最有感覺的城市,聖城的石階、古跡、與衝突的文化,都讓我沉浸在迥然不同的異國氛圍下,第一次讓我感覺自己是離家如此的遙遠。不同的文化在歷史的洪流下交錯在一起,這令我想到在台灣的家,我們曾接受西班牙、葡萄牙、日本、清朝等不同文化的洗禮,也一樣的有特色。



戰火下的聖城-耶路撒冷 完



完整照片:



沒有留言: